搜尋此網誌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轉載】看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宣化上人是怎樣惜福的

印光大師一生,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民國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內觀察師一切行為。師每日晨食僅粥一大碗,無菜。師自云:“初至普陀時,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慣,故改為僅食白粥,已三十餘年矣。”食畢,以舌舐碗,至極淨為止。復以開水注入碗中,滌蕩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輕棄殘余之飯粒也。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師食之,飯、菜皆盡。先以舌舐碗,又注入開水滌蕩以漱口,與晨食無異。師自行如是,而勸人亦極嚴厲。見有客人食後,碗內剩飯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麼大的福氣,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屢聞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潑棄痰桶中者,師亦呵誡之。以上且舉飲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類此也。 (摘自弘一法師《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

虛雲老和尚吃的稀飯和菜,都是由我們從大寮裡打的,跟大眾師父們吃的一樣。如果沒有客人的話,他從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種節儉簡樸的生活,我們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 雲居山地勢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氣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裡的紅薯,經不起寒冷的空氣,皮都發黑了,煮熟后吃起來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齊賢師一起在老和尚那裡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後,他老人家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當時我們倆目睹那情景,心裡感到很慚愧、很難過。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

事後,我們問他說:“您老人家都這麼大年紀了,而那些紅薯皮好苦啊!你怎麼還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嘆了一口氣,對我們說:“這是糧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務處處長張建明先生,到山上來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幾道菜,請他吃午飯。張處長始終是個在家人,不懂得惜福。當他在吃飯時,掉了好幾粒米飯在地上,老和尚看見了也不說話。等吃完飯後,他才自己彎下腰來,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飯從地上撿起來,放進口裡吃下去。使得那位張處長面紅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勸老和尚說:“老和尚,那些米飯已掉在地上弄臟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說:“不要緊啊!這些都是糧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處長又說:“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這樣,我已經很好了。”

*****************************************************************************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在講妙法老和尚的書前面和後面印上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的開示?

我告訴他,宣化上人是當代世界佛教領袖當中最受妙法老和尚恭敬的大師之一,師父曾於十幾年前專程赴美國拜見過上人,親眼目睹上人的德行以及簡樸的飲食起居。

就餐巾紙的使用來說,上人使用時先從邊緣開始,然後將用過的部位疊起來,下次使用時從疊起的地方使用,然後再疊起來,再使用時仍是如此,直到用完。有時一張紙用兩天也是有的。當師父問上人為何要這麼節省時,上人說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不敢浪費。

又有一次師父曾見病中的上人在弟子勸說下喝過半玻璃杯麥片粥之後,兩次用開水涮杯後喝了下去,最後又加上一點開水涮杯漱口後又咽了下去。當問上人為何將漱口水也要咽下時,上人說牙縫裡也可能有糧食,不可以浪費,自己的口又不髒。

師父曾聽上人的幾個弟子講述,有三個台灣青年比丘來萬佛城掛單,因為萬佛城大齋堂吃的菜多半都是超市清理出去已開始變質的菜,在食用時只要不爛的菜葉子、菜幫子都不會扔掉。上人說萬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棄我取。

有一天中午,用齋後大眾準備離去,三位台灣比丘忽見宣公上人來到面前,急忙合十施禮。上人滿面含笑,用眼光看著他們用過的餐盤中有嚼過吐出來的幾口菜,問道:“菜不好吃嗎?”其中一位比丘回答:“菜葉硬了些,嚼不爛。”上人聽後笑瞇瞇地用手捏起嚼過的菜放進自己的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笑著說:“我還可以。”

三位比丘和周圍的弟子都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盯看上人,上人又把另兩個盤中嚼過的菜全放進口中嚼著咽了下去,然後說了句:“能吃的就不要浪費。”當宣公上人走出齋堂時,身後跪下了一片徒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